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见证全面小康·红色村镇 小康之路】军民团结扛“红旗”

©原创 王健全 何渊 张祥 2020-08-03 08:22

【红色记忆】“北边是淮阴区刘老庄、涟水县成集,都是红色热土。张集是当时淮阴、涟水抗日根据地之间的咽喉之地。”淮阴区委史志研究室党史科科长傅兴政告诉记者,1942年,日伪军为了切断淮阴、涟水抗日根据地间的联系,在张集构筑了淮涟边界上最大的据点——张集据点。

据点筑有一座5层中心炮楼,四角各有一个8米高的小炮楼,还有一道深达2米的壕沟。内有守敌日军一个小队100多人、伪军一个大队300多人。他们时常出动“扫荡”,无恶不作。

为了保卫抗日根据地,中共淮阴县委决定拔除张集据点。1943年初,军民坚持在据点周围活动,围困和打击出扰的敌人,组织男女老少破公路,挖“抗日沟”,坚壁清野,污染水源。经过半年的斗争,敌人被搞得疲惫不堪,日军溜回了淮阴城,撇下一个大队伪军看守据点。

经过研判,拔除据点的时机已经成熟!新四军用土炮向敌中心炮楼射击,迫于强大的军事压力,伪军走出据点请求和平解决,并要求放他们回淮阴城。

傅兴政介绍,张集破袭战历时8个多月,最后一举歼灭伪军300多人,缴枪300多支、掷弹筒1具、子弹万余发,我军无一伤亡。成功地拔除日军的核心据点,是淮阴军民在反“扫荡”斗争中取得的一个重大胜利。

【亲历者说】伴随着区划调整,张集成了现在淮高镇的一部分。军民团结一心的故事,在淮高镇红旗村有了新的演绎。

谷楠是红旗村的党总支书记,也是一名复转军人。作为军官,2008年他响应号召选择了自主择业。2013年,事业有成的谷楠又响应号召,回到老家红旗村任职。

“当时红旗村叫团结村,村集体收入为零,欠债50多万元。”谷楠告诉记者,2014年团结村被认定为省经济薄弱村,“才接手的时候,办公场所没有,连张像样的办公桌椅都没有。”怎样才能带动村民奔小康?军人出身的谷楠,找到老战友寻求部队支持。

启动资金“输血”。在部队的大力支持下,村子发展有了启动资金,建起了瓜蒌园。安徽的退伍战友响应谷楠号召,来到村里租下标准化厂房做起瓜蒌子生意,这一下就为村集体经济贡献了5万元。去年,开办企业的战友通过总部经济的方式,为村里贡献税收30万元。

多个项目“造血”。在部队的帮扶下,谷楠还在村里建起了梨园、中草药园、烘干房等。经过初期的“输血”,如今在项目、场地的支撑下,红旗村有了“造血”功能。“去年,利用420平方米的土地,我们种灵芝,纯利润将近4万元。”谷楠说,如今,马来西亚一家企业已经预订了价值395万元的灵芝。

部队精神“攻坚”。前进的道路上也不是一帆风顺,今年雨水多,导致村里的十多亩菊花“泡汤”了,军人不服输的性格让谷楠决定补耕补种挽回损失。“补种7亩藏红花,当年就能收获,每亩纯收入达到1万元,完全可以弥补菊花的损失。”谷楠说。

“我们村原来叫团结村,区划调整后取名红旗村。我希望我们凡事都能扛‘红旗’,让一面面红旗在村里高高飘扬!”谷楠说。

【记者手记】红旗村,区划调整前叫团结村,村党群服务中心楼道里有一幅“团结奋斗”的题字,揭示了村子发展的密码。

70多年前,军民团结一心赶走了日寇;70多年后,军民团结奋斗脱贫攻坚。仅仅一年的时间,该村就摘掉了省定经济薄弱村的“帽子”。2019年,村集体收入达到64万元。

前进道路上,红旗村更要扛“红旗”。目前,红旗村已经是“江苏省美丽乡村”“省创业型社区”。我们有理由相信,部队“有红旗必扛、有第一必争”的精神,必将助推村子取得更大发展。

当年,拔除据点是拔“钉子”;如今,脱贫攻坚是拔“穷根”,都需要军民团结一心,扛着红旗往前冲。无论是寻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还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红旗村的变化有力地证明了这句话——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融媒体记者 王健全 何渊 张祥

融媒体编辑 高尚杰

通讯员 王元元 滕海峰 纪玉峰


【红色记忆】“北边是淮阴区刘老庄、涟水县成集,都是红色热土。张集是当时淮阴、涟水抗日根据地之间的咽喉之地。”淮阴区委史志研究室党史科科长傅兴政告诉记者,1942年,日伪军为了切断淮阴、涟水抗日根据地间的联系,在张集构筑了淮涟边界上最大的据点——张集据点。

据点筑有一座5层中心炮楼,四角各有一个8米高的小炮楼,还有一道深达2米的壕沟。内有守敌日军一个小队100多人、伪军一个大队300多人。他们时常出动“扫荡”,无恶不作。

为了保卫抗日根据地,中共淮阴县委决定拔除张集据点。1943年初,军民坚持在据点周围活动,围困和打击出扰的敌人,组织男女老少破公路,挖“抗日沟”,坚壁清野,污染水源。经过半年的斗争,敌人被搞得疲惫不堪,日军溜回了淮阴城,撇下一个大队伪军看守据点。

经过研判,拔除据点的时机已经成熟!新四军用土炮向敌中心炮楼射击,迫于强大的军事压力,伪军走出据点请求和平解决,并要求放他们回淮阴城。

傅兴政介绍,张集破袭战历时8个多月,最后一举歼灭伪军300多人,缴枪300多支、掷弹筒1具、子弹万余发,我军无一伤亡。成功地拔除日军的核心据点,是淮阴军民在反“扫荡”斗争中取得的一个重大胜利。

【亲历者说】伴随着区划调整,张集成了现在淮高镇的一部分。军民团结一心的故事,在淮高镇红旗村有了新的演绎。

谷楠是红旗村的党总支书记,也是一名复转军人。作为军官,2008年他响应号召选择了自主择业。2013年,事业有成的谷楠又响应号召,回到老家红旗村任职。

“当时红旗村叫团结村,村集体收入为零,欠债50多万元。”谷楠告诉记者,2014年团结村被认定为省经济薄弱村,“才接手的时候,办公场所没有,连张像样的办公桌椅都没有。”怎样才能带动村民奔小康?军人出身的谷楠,找到老战友寻求部队支持。

启动资金“输血”。在部队的大力支持下,村子发展有了启动资金,建起了瓜蒌园。安徽的退伍战友响应谷楠号召,来到村里租下标准化厂房做起瓜蒌子生意,这一下就为村集体经济贡献了5万元。去年,开办企业的战友通过总部经济的方式,为村里贡献税收30万元。

多个项目“造血”。在部队的帮扶下,谷楠还在村里建起了梨园、中草药园、烘干房等。经过初期的“输血”,如今在项目、场地的支撑下,红旗村有了“造血”功能。“去年,利用420平方米的土地,我们种灵芝,纯利润将近4万元。”谷楠说,如今,马来西亚一家企业已经预订了价值395万元的灵芝。

部队精神“攻坚”。前进的道路上也不是一帆风顺,今年雨水多,导致村里的十多亩菊花“泡汤”了,军人不服输的性格让谷楠决定补耕补种挽回损失。“补种7亩藏红花,当年就能收获,每亩纯收入达到1万元,完全可以弥补菊花的损失。”谷楠说。

“我们村原来叫团结村,区划调整后取名红旗村。我希望我们凡事都能扛‘红旗’,让一面面红旗在村里高高飘扬!”谷楠说。

【记者手记】红旗村,区划调整前叫团结村,村党群服务中心楼道里有一幅“团结奋斗”的题字,揭示了村子发展的密码。

70多年前,军民团结一心赶走了日寇;70多年后,军民团结奋斗脱贫攻坚。仅仅一年的时间,该村就摘掉了省定经济薄弱村的“帽子”。2019年,村集体收入达到64万元。

前进道路上,红旗村更要扛“红旗”。目前,红旗村已经是“江苏省美丽乡村”“省创业型社区”。我们有理由相信,部队“有红旗必扛、有第一必争”的精神,必将助推村子取得更大发展。

当年,拔除据点是拔“钉子”;如今,脱贫攻坚是拔“穷根”,都需要军民团结一心,扛着红旗往前冲。无论是寻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还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红旗村的变化有力地证明了这句话——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融媒体记者 王健全 何渊 张祥

融媒体编辑 高尚杰

通讯员 王元元 滕海峰 纪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