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同气连枝 共赴未来 ——市领导率队赴苏州昆山考察交流综述

©原创 叶列 2022-01-14 10:52

1月12日,市委书记陈之常率队赴苏州昆山考察交流。一天时间里,陈之常一行走进周庄镇香村·祁庄、鲜活果汁有限公司、昆山国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科院安全可控信息技术产业化基地、通力电梯有限公司、研华科技有限公司等地,近距离考察学习苏州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做法,深度商讨推进淮昆台资经济协同发展,为淮安台资高地“二次创业”、更好打造台资集聚示范区凝聚前进动力。

一次考察学习之旅

同属江苏,淮安与昆山同气连枝,在发展路径上有诸多契合点。南有昆山、北有淮安,淮安与昆山因台资经济协同发展联系尤为密切。

作为全国县域经济领头羊、开放型经济排头兵,昆山市连续17年位居全国百强县首位。近年来,昆山市全力布局开放发展新赛道,发挥台资经济发展先发优势,打造台资高地的“昆山之路”越走越宽。台湾百大制造业企业超过一半在昆山投资布局,其中电子信息支柱产业构建了完整产业链,昆山率先推出“六个一批”,出台“68条措施”,制定服务台胞台企20条新举措,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涉台金融合作体系。

在各方面“先行一步”的昆山,无疑是淮安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台资集聚示范区建设最鲜活的范本。

吴淞江畔,一座200多米高的通力电梯试验塔吸引了考察团的目光。自落户昆山以来,通力电梯昆山基地快速成长为通力集团全球最大的生产研发基地,在持续科研投入加持下,企业产品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占地360亩的通力电梯昆山基地2020年实现了247.9亿元的销售收入、17.57亿元的税收。在介绍企业发展战略、产品创新时,企业负责人对昆山的营商环境频频点赞。

位于昆山高新区的台资企业鲜活果汁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饮品原料供应商,也是行业内为数不多申请发明专利的企业,公司研发中心每年研发新产品50个以上,目前已成长为所在领域龙头企业。2021年,公司以50亩工业用地实现1亿元税收。在相继考察鲜活果汁、研华科技、昆山国力电子等企业后,昆山依托科技创新提升“亩产”、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做法给考察团留下了深刻印象。

人人都知周庄,小桥流水人家,曲径长廊风光。

在周庄周围,集休闲、住宿、生态农业于一体的香村·祁庄,已成为上海等周边城市乡村旅游目的地。“现在村集体收入多少?游客主要来自哪里?”在香村·祁庄,陈之常等走进年代秀民宿、文创产品店、乡村振兴讲习所等地,询问乡村旅游发展思路规划,认为该村遵循自然特质,循序渐进推进乡村旅游项目的做法值得学习。他叮嘱随行人员,“盱眙、洪泽、金湖等县区要依托绿色生态优势,科学规划乡村旅游图谱,努力提升全域旅游水平。”

一次深化合作之旅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地处苏北的淮安,如何抓住产业转移这个“牛鼻子”,全面承接上海、苏州等“龙头城市”的产业、科技、人才等各类资源,实现“跨越赶超”?深入贯彻中央、省委关于区域协调发展部署要求,扎实推进淮昆台资经济协同发展,无疑是淮安谋划新发展优势、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现实之举、务实之措。

事实上,台资经济发展中,淮昆双方近年来交流合作不断加强,层次不断提升,成效不断彰显。以双方共建的淮昆台资合作产业园为例,截至目前,产业园累计签约落地项目24个,总投资60亿元,其中南宝新材料、久恩金属、博尊动力3个项目建成投产。一系列项目在淮安落地见效,既为昆山产业布局“腾笼换鸟”、优质台企扩张转移提供了目的地,也为淮安台资经济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打造两岸产业融合发展新示范、江苏南北产业协作新标杆。在考察交流中,陈之常为深化淮昆台资经济协同发展擘画了现实路径:一是围绕台资电子信息产业、食品产业、装备制造业重点加强与昆山产业链分工协作,依托各自优势,采用“总部+基地”“研发+制造”“总装+配套”等合作模式,打造淮昆城际产业链,实现共赢共享融合发展;二是全面学习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建设经验做法,瞄准昆山试验区建设的新方向、新路径,进一步丰富淮安台资高地内涵、提升台资高地影响力;三是深化推动两地多层次、宽领域交往,提升两地协同发展机制水平。

此次考察交流结出丰硕成果,淮安与昆山于当天签署《2022年度台资经济协同发展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推进昆山试验区和淮安台资集聚示范区协同发展的工作部署,按照“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总体要求,在深化台资产业合作、加快淮昆台资合作产业园建设、强化昆山试验区政策经验复制推广等方面展开务实高效合作。

参加考察交流的淮安、昆山相关人员表示,淮安与昆山都是改革创新、开放发展的热土,两地合作前景十分广阔,将以此次会谈为新起点,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党代会部署要求,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完善合作机制、拓展合作领域、丰富合作方式、提升合作质量,一步一个脚印把形成的共识和成果落实好,努力打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样板,不断开创省内区域合作新局面。 

融媒体记者:叶列

融媒体编辑 :童淮玉

责任编辑:袁玥

1月12日,市委书记陈之常率队赴苏州昆山考察交流。一天时间里,陈之常一行走进周庄镇香村·祁庄、鲜活果汁有限公司、昆山国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科院安全可控信息技术产业化基地、通力电梯有限公司、研华科技有限公司等地,近距离考察学习苏州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做法,深度商讨推进淮昆台资经济协同发展,为淮安台资高地“二次创业”、更好打造台资集聚示范区凝聚前进动力。

一次考察学习之旅

同属江苏,淮安与昆山同气连枝,在发展路径上有诸多契合点。南有昆山、北有淮安,淮安与昆山因台资经济协同发展联系尤为密切。

作为全国县域经济领头羊、开放型经济排头兵,昆山市连续17年位居全国百强县首位。近年来,昆山市全力布局开放发展新赛道,发挥台资经济发展先发优势,打造台资高地的“昆山之路”越走越宽。台湾百大制造业企业超过一半在昆山投资布局,其中电子信息支柱产业构建了完整产业链,昆山率先推出“六个一批”,出台“68条措施”,制定服务台胞台企20条新举措,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涉台金融合作体系。

在各方面“先行一步”的昆山,无疑是淮安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台资集聚示范区建设最鲜活的范本。

吴淞江畔,一座200多米高的通力电梯试验塔吸引了考察团的目光。自落户昆山以来,通力电梯昆山基地快速成长为通力集团全球最大的生产研发基地,在持续科研投入加持下,企业产品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占地360亩的通力电梯昆山基地2020年实现了247.9亿元的销售收入、17.57亿元的税收。在介绍企业发展战略、产品创新时,企业负责人对昆山的营商环境频频点赞。

位于昆山高新区的台资企业鲜活果汁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饮品原料供应商,也是行业内为数不多申请发明专利的企业,公司研发中心每年研发新产品50个以上,目前已成长为所在领域龙头企业。2021年,公司以50亩工业用地实现1亿元税收。在相继考察鲜活果汁、研华科技、昆山国力电子等企业后,昆山依托科技创新提升“亩产”、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做法给考察团留下了深刻印象。

人人都知周庄,小桥流水人家,曲径长廊风光。

在周庄周围,集休闲、住宿、生态农业于一体的香村·祁庄,已成为上海等周边城市乡村旅游目的地。“现在村集体收入多少?游客主要来自哪里?”在香村·祁庄,陈之常等走进年代秀民宿、文创产品店、乡村振兴讲习所等地,询问乡村旅游发展思路规划,认为该村遵循自然特质,循序渐进推进乡村旅游项目的做法值得学习。他叮嘱随行人员,“盱眙、洪泽、金湖等县区要依托绿色生态优势,科学规划乡村旅游图谱,努力提升全域旅游水平。”

一次深化合作之旅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地处苏北的淮安,如何抓住产业转移这个“牛鼻子”,全面承接上海、苏州等“龙头城市”的产业、科技、人才等各类资源,实现“跨越赶超”?深入贯彻中央、省委关于区域协调发展部署要求,扎实推进淮昆台资经济协同发展,无疑是淮安谋划新发展优势、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现实之举、务实之措。

事实上,台资经济发展中,淮昆双方近年来交流合作不断加强,层次不断提升,成效不断彰显。以双方共建的淮昆台资合作产业园为例,截至目前,产业园累计签约落地项目24个,总投资60亿元,其中南宝新材料、久恩金属、博尊动力3个项目建成投产。一系列项目在淮安落地见效,既为昆山产业布局“腾笼换鸟”、优质台企扩张转移提供了目的地,也为淮安台资经济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打造两岸产业融合发展新示范、江苏南北产业协作新标杆。在考察交流中,陈之常为深化淮昆台资经济协同发展擘画了现实路径:一是围绕台资电子信息产业、食品产业、装备制造业重点加强与昆山产业链分工协作,依托各自优势,采用“总部+基地”“研发+制造”“总装+配套”等合作模式,打造淮昆城际产业链,实现共赢共享融合发展;二是全面学习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建设经验做法,瞄准昆山试验区建设的新方向、新路径,进一步丰富淮安台资高地内涵、提升台资高地影响力;三是深化推动两地多层次、宽领域交往,提升两地协同发展机制水平。

此次考察交流结出丰硕成果,淮安与昆山于当天签署《2022年度台资经济协同发展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推进昆山试验区和淮安台资集聚示范区协同发展的工作部署,按照“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总体要求,在深化台资产业合作、加快淮昆台资合作产业园建设、强化昆山试验区政策经验复制推广等方面展开务实高效合作。

参加考察交流的淮安、昆山相关人员表示,淮安与昆山都是改革创新、开放发展的热土,两地合作前景十分广阔,将以此次会谈为新起点,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党代会部署要求,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完善合作机制、拓展合作领域、丰富合作方式、提升合作质量,一步一个脚印把形成的共识和成果落实好,努力打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样板,不断开创省内区域合作新局面。 

融媒体记者:叶列

融媒体编辑 :童淮玉

责任编辑:袁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