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直通省两会】促进高校专利转化 赋能高质量发展 ——访省政协委员赵炳起

©原创 左文东 2022-01-24 10:02

“现阶段我国高校的专利仍存在转化率低、转化难等问题。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2020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指出,我国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34.7%,其中,企业为44.9%,科研单位为11.3%,高校仅为3.8%。”今年省两会期间,省政协委员赵炳起说。

在近几年的深度调研后,他发现,高校的有效专利实施率、产业化率仍处于较低水准,专利政策在较长一段时期内过于注重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忽视了专利转化实现创新价值的理念引导,从而导致高校创新团队专利转化和产业实施意识低,申请专利往往只是为了满足科研绩效考核、职称评审、项目结题等要求,因而专利质量普遍不高。同时,很多高校在专利申请前缺乏对专利质量和价值的评估环节,导致本不应或不必要以职务发明申请的低价值专利占用了大量科研经费,而真正需要布局的高价值专利往往无法被挖掘和重视,丧失了职务发明专利向产业转移转化提质增效的基础。最为关键的是,高校多数技术转移人员由教师或科研人员兼任,有专业资格证书的少,职业经理人更少,这导致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不顺畅,造成大量可用的科技成果闲置,而企业又无法引进需要的技术。

为此,他建议,一要改革科技成果所有权权属,激发创新内动力。积极探索高校科研机构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的可行途径,将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赋予成果完成人,合理分配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各主体的权益。建立完善的促进成果转化配套措施,构建技术链—产品链、需求链—供给链、企业链—产业链的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协同耦合生态链。二要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提高成果转化率。委托市场化机构对拟申请专利技术进行事前评估申请,允许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兼职人员的方式吸纳第三方机构的专业人才,充实本单位成果转化人才队伍并与第三方机构形成深度合作,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同时解放科研生产力,合理统筹兼职人员参与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并计入科技成果转化成本。三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对专利进行多维度标识、分类,使其特征“外显”、易识别,同时打破高校内部二级单位和发明人的界限,构建专利组合,通过深度的专利情报分析和利用,建立专利转化智慧型信息化服务平台,在研发立项阶段就能基于服务平台在产业、技术、企业、市场等方面的智慧型定位,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和解决企业技术难题的精准度。四要加快技术转移专业人才培养,完善成果转化人才梯队,打通本科和研究生贯通式人才培养渠道。设立技术转移及知识产权运营相关课程,准确把握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特点,以技术转移“理论基础+专业方向+产业方向”为主线,联合研究所、企业以“工程技术+技术转移知识”为核心,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技术转移服务能力”为特色,打造理论与实务并重的技术转移人才培养模式。

融媒体记者:左文东

通讯员:王成虎

融媒体编辑:曹盈

责任编辑:管艳

“现阶段我国高校的专利仍存在转化率低、转化难等问题。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2020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指出,我国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34.7%,其中,企业为44.9%,科研单位为11.3%,高校仅为3.8%。”今年省两会期间,省政协委员赵炳起说。

在近几年的深度调研后,他发现,高校的有效专利实施率、产业化率仍处于较低水准,专利政策在较长一段时期内过于注重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忽视了专利转化实现创新价值的理念引导,从而导致高校创新团队专利转化和产业实施意识低,申请专利往往只是为了满足科研绩效考核、职称评审、项目结题等要求,因而专利质量普遍不高。同时,很多高校在专利申请前缺乏对专利质量和价值的评估环节,导致本不应或不必要以职务发明申请的低价值专利占用了大量科研经费,而真正需要布局的高价值专利往往无法被挖掘和重视,丧失了职务发明专利向产业转移转化提质增效的基础。最为关键的是,高校多数技术转移人员由教师或科研人员兼任,有专业资格证书的少,职业经理人更少,这导致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不顺畅,造成大量可用的科技成果闲置,而企业又无法引进需要的技术。

为此,他建议,一要改革科技成果所有权权属,激发创新内动力。积极探索高校科研机构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的可行途径,将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赋予成果完成人,合理分配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各主体的权益。建立完善的促进成果转化配套措施,构建技术链—产品链、需求链—供给链、企业链—产业链的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协同耦合生态链。二要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提高成果转化率。委托市场化机构对拟申请专利技术进行事前评估申请,允许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兼职人员的方式吸纳第三方机构的专业人才,充实本单位成果转化人才队伍并与第三方机构形成深度合作,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同时解放科研生产力,合理统筹兼职人员参与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并计入科技成果转化成本。三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对专利进行多维度标识、分类,使其特征“外显”、易识别,同时打破高校内部二级单位和发明人的界限,构建专利组合,通过深度的专利情报分析和利用,建立专利转化智慧型信息化服务平台,在研发立项阶段就能基于服务平台在产业、技术、企业、市场等方面的智慧型定位,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和解决企业技术难题的精准度。四要加快技术转移专业人才培养,完善成果转化人才梯队,打通本科和研究生贯通式人才培养渠道。设立技术转移及知识产权运营相关课程,准确把握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特点,以技术转移“理论基础+专业方向+产业方向”为主线,联合研究所、企业以“工程技术+技术转移知识”为核心,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技术转移服务能力”为特色,打造理论与实务并重的技术转移人才培养模式。

融媒体记者:左文东

通讯员:王成虎

融媒体编辑:曹盈

责任编辑:管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