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悦读】清江浦宝苏分局铸咸丰钱

胡彬 殷福星 2020-03-08 09:34 淮海晚报  

咸丰一朝是清代币制最为混乱的时代,其铸钱种类、版别繁杂混乱号称清代之冠。淮安府清江浦在咸丰年间,曾设立宝苏分局,铸过许多版式咸丰古钱,其中:当五、当二十、当三十、当千以及铁咸丰钱,乃为清代古钱中罕见之品,在中国古钱中占有一席之地,它是研究和收藏中国古钱币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宝苏分局铸钱历史背景

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江宁府)遂定都,改称天京,寻克镇江、扬州,部众号称百万。清政府为逃避太平军的侵扰,维护苏州宝苏局铸钱的利益,增加军饷来源,故在淮安府境内设立了宝苏分局(有简称北局)。

据《淮阴市志》载:“咸丰三年淮安(清江浦)设宝苏分局,清政府为筹措军费,铸大钱。咸丰四年二月,淮安正式开铸当十以上铜钱,至十月底铸当十、当五十、当百三种大钱,合制钱十万余串,咸丰五年六月加铸当二十、当三十两种大钱,后因大钱不通行,又毁大钱改铸小钱,成丰六年停铸。”晚清文人黄钧宰在《金壶七墨》一书中,详细描述了淮安府境内(清江浦)当时铸咸丰钱的情况:“咸丰五年秋(1855年),道过清江,闻车声辚辚然来,视之钱也。问:何为?曰:铸钱。曰:何为以钱铸钱?曰:帑金不足,官府费用地所出,今毁制钱为当十大钱,计除工资,十可赢四五,则何为而不铸?是年冬再过清江,闻车声辚辚然来,视之大钱也,问:何为?曰:铸钱。曰:何为又以大钱铸钱?曰:大钱不行,报捐者买之,当十只值一二,今毁大钱为制钱,而小之,和以铅砂,计除工费,可化三四,则何为而不铸?”

《江苏历代货币史》关于宝苏分局铸大钱也有记载:“咸丰年间在淮安清江浦还设有宝苏分局,亦与宝苏局同铸大钱,钱背和苏州所铸相同,亦铸满文宝苏……咸丰五年三月在清江浦宝苏分局又试铸了当五、当十铁钱,六月加铸当二十、当三十两种大钱。”可见,淮安府清江浦在咸丰四年至六年间,不但设立过宝苏分局,而且铸造过宝苏咸丰大钱、制钱、铁钱,且数量、种类、版别较多,独具特色,它是研究清代宝苏咸丰钱不可缺少的珍贵史料。

宝苏分局铸钱版别划分

从史料记载分析,淮安宝苏分局不但开铸当十、当二十、当三十、当五十、当百黄铜大钱,而且还试铸了当五、当十、当五十铁钱。那么宝苏分局铸过哪些版式咸丰大钱及小平钱?哪些品种比较少见?

江南第一大铸钱局,苏州宝苏局于咸丰四年(1854年)初,开铸当五十、当百面值大钱,在苏南投放流通,至咸丰五年,一因太平天国军侵犯,二因大钱流通不畅而停铸,其铸行时间仅短短一年多, 可以说其铸造数量和版别有限,之后则由淮安府清江浦铸造。《淮阴市志》《江苏历代货币史》一致记载了淮安府清江浦宝苏分局,在咸丰五年六月加铸了当二十、当三十大钱之事,由此可见宝苏当二十、当三十大钱,仅淮安一地铸造,别无他局铸造这是无疑的。从当十、当二十、当三十、当五十、当百,字体分析:其布局一致,结构相似,笔划近同,为一人所书,其中宝苏当十楷书咸丰,当五十规制,当百规制,不但字体与当二十、当三十相似,而且也少见,笔者分析可能与当二十、当三十同处一地、一时铸造,因铸期仅几个月,故存世不多。从铜质分析:质地均为黄铜,成分一致。因此,笔者认为以上大钱书法笔划相同、材质一致的(当十、二十、三十、五十、百大钱)咸丰古钱,均可能为淮安府清江浦宝苏分局铸造。

1992年春,笔者在淮阴区西坝征得一枚宝苏咸丰当百毛坯大钱,此钱直径6.2mm,重96g,厚4m,“咸”字第二划带钩(上钩咸),古币外边缘正反两面及中穿孔均未加工,保持原始坯状态。可能是工匠从工场偷出来,或当废品弃之,而流落民间的。此币经苏州邹志谅先生等泉界同好鉴定,认为真品无疑。同时又得一枚正面“咸丰通宝”,背面“万商云集”吉语钱,此钱应为咸丰花钱钱树中一枚,为钱局所铸。从淮安市农村发现的毛坯大钱分析,宝苏当百带钩大钱和当五十“咸”字带钩大钱多为淮安清江浦宝苏分局所铸。

咸丰五年,宝苏局也提出铸当十钱,拟仿京师式样鼓铸小平及当十、当五大铁钱,并委员采铁,雇匠到清江浦试铸,但宝苏分局只是试铸铁钱,并没有大量铸造,故留存至今更属极少。

宝苏分局铸钱工场调查

1992年淮阴建设华能电厂,清理运河故道时(今淮阴区杨庄附近),发现一枚宝苏当十铁钱(现已被江南一泉友征得)。此外,笔者曾在淮安农村征集到一枚当五铁母和当五十铁钱。从征集到的实物资料及史料记载分析,淮安曾试铸过宝苏小平、当五、当十铁钱。不但有史料记载依据,而且有实物资料为依据,由此推断与之字体相同、相似的宝苏咸丰当十铜钱,可视为宝苏分局所铸。1999年3月,淮安一赵姓泉商,在淮阴区西坝征集到一枚宝苏咸丰元宝背当千大钱(此古钱现已被扬州一藏家购藏),是中国古泉界一重大发现。此古钱直径6.6厘米,穿径1.2厘米,边阔0.8厘米,厚度0.35厘米,材质黄铜,此币钱肉平整,文字俊俏,笔划规整,方圆标准,庄重规范,为传世古钱。从字体、形状看与咸丰当二十、当三十书法相似,笔者初步认为,此钱可能是咸丰六年前宝苏分局试铸币,后因大钱不通行而未正式大量开铸,故存世绝少成为古钱珍品。

清代河道总督杨以增在咸丰七年十月的奏文中写到:“清江制钱日少,钱价日昂,将积存大钱改铸制钱,于本月中旬募工开炉鼓铸。”杨以增奏文反映了宝苏分局铸咸丰大钱末路。由于民间拒用咸丰大钱,宝苏分局出于政府开支所需,又毁大钱改铸小钱,并“和以铅砂”。其制钱版式,笔者认为毁大钱铸小钱出于赢利之目的,制钱必然减重,体小质差,所铸多为宝苏咸丰通宝鹅眼钱和广穿小钱,淮安民间存世及出土多有发现,不足为奇。除了以上基本认可的宝苏分局铸造咸丰钱外,其余咸丰宝苏钱版式,笔者尚不敢贸然下定论,有待于古泉界进一步发现和探讨。

经查咸丰四年刊《清河县志》、光绪丙子《清河县志》、民国十四年《续纂清河县志》,皆未发现淮安清江浦宝苏分局铸钱具体地址。当代收藏家、学者陈左鄂、马洪德二位先生在《中国钱币》总第二十七期,关于《宝苏局概述》一文中指出:“凡咸丰五年以后的,均是清江(今江苏淮安市清江浦)宝苏分局鼓铸而成,而不是在苏州桃花坞南部之宝苏局铸造出来的。”但文中也没有详细介绍铸地在淮安府清江浦何处,对此,笔者专门调查了当地史志办公室、市钱币学会以及淮安市古钱收藏家,根据民间传说和分析,意见比较集中的认为铸地在今淮安市河北路或原石码头街北(位于今里运河边大运河广场附近)一带,也有认为在今淮安市钵池山阳村一带(距市区五公里,也位于古运河边)。清人黄钧宰为淮安府山阳县人,道光、咸丰年间钵池山阳村一带寺庙较多,香火不绝,南来北往车船多经钵池山阳村。而清江浦河北路又是南下北上必经之路,车水马龙,门庭若市,铸造工场建在交通要道,当然合乎情理。清人黄钧宰沿古运河而上,从山阳县到清河县必经过清江浦河北路一带。笔者认为第一种说法可能性极大,因河北路在清河县城边,距官府较近,便于官吏督造和管理,同时也便于发行和北上运输。

随着史料进一步发现和考古工地进一步发掘,宝苏分局鼓铸具体地点,一定会得到确认。同时,寄望广大藏家多关注宝苏分局鼓铸场地及其版式研究,进一步揭开宝苏分局铸钱之历史谜团。(胡彬 殷福星)

融媒体编辑 潘永勇

咸丰一朝是清代币制最为混乱的时代,其铸钱种类、版别繁杂混乱号称清代之冠。淮安府清江浦在咸丰年间,曾设立宝苏分局,铸过许多版式咸丰古钱,其中:当五、当二十、当三十、当千以及铁咸丰钱,乃为清代古钱中罕见之品,在中国古钱中占有一席之地,它是研究和收藏中国古钱币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宝苏分局铸钱历史背景

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江宁府)遂定都,改称天京,寻克镇江、扬州,部众号称百万。清政府为逃避太平军的侵扰,维护苏州宝苏局铸钱的利益,增加军饷来源,故在淮安府境内设立了宝苏分局(有简称北局)。

据《淮阴市志》载:“咸丰三年淮安(清江浦)设宝苏分局,清政府为筹措军费,铸大钱。咸丰四年二月,淮安正式开铸当十以上铜钱,至十月底铸当十、当五十、当百三种大钱,合制钱十万余串,咸丰五年六月加铸当二十、当三十两种大钱,后因大钱不通行,又毁大钱改铸小钱,成丰六年停铸。”晚清文人黄钧宰在《金壶七墨》一书中,详细描述了淮安府境内(清江浦)当时铸咸丰钱的情况:“咸丰五年秋(1855年),道过清江,闻车声辚辚然来,视之钱也。问:何为?曰:铸钱。曰:何为以钱铸钱?曰:帑金不足,官府费用地所出,今毁制钱为当十大钱,计除工资,十可赢四五,则何为而不铸?是年冬再过清江,闻车声辚辚然来,视之大钱也,问:何为?曰:铸钱。曰:何为又以大钱铸钱?曰:大钱不行,报捐者买之,当十只值一二,今毁大钱为制钱,而小之,和以铅砂,计除工费,可化三四,则何为而不铸?”

《江苏历代货币史》关于宝苏分局铸大钱也有记载:“咸丰年间在淮安清江浦还设有宝苏分局,亦与宝苏局同铸大钱,钱背和苏州所铸相同,亦铸满文宝苏……咸丰五年三月在清江浦宝苏分局又试铸了当五、当十铁钱,六月加铸当二十、当三十两种大钱。”可见,淮安府清江浦在咸丰四年至六年间,不但设立过宝苏分局,而且铸造过宝苏咸丰大钱、制钱、铁钱,且数量、种类、版别较多,独具特色,它是研究清代宝苏咸丰钱不可缺少的珍贵史料。

宝苏分局铸钱版别划分

从史料记载分析,淮安宝苏分局不但开铸当十、当二十、当三十、当五十、当百黄铜大钱,而且还试铸了当五、当十、当五十铁钱。那么宝苏分局铸过哪些版式咸丰大钱及小平钱?哪些品种比较少见?

江南第一大铸钱局,苏州宝苏局于咸丰四年(1854年)初,开铸当五十、当百面值大钱,在苏南投放流通,至咸丰五年,一因太平天国军侵犯,二因大钱流通不畅而停铸,其铸行时间仅短短一年多, 可以说其铸造数量和版别有限,之后则由淮安府清江浦铸造。《淮阴市志》《江苏历代货币史》一致记载了淮安府清江浦宝苏分局,在咸丰五年六月加铸了当二十、当三十大钱之事,由此可见宝苏当二十、当三十大钱,仅淮安一地铸造,别无他局铸造这是无疑的。从当十、当二十、当三十、当五十、当百,字体分析:其布局一致,结构相似,笔划近同,为一人所书,其中宝苏当十楷书咸丰,当五十规制,当百规制,不但字体与当二十、当三十相似,而且也少见,笔者分析可能与当二十、当三十同处一地、一时铸造,因铸期仅几个月,故存世不多。从铜质分析:质地均为黄铜,成分一致。因此,笔者认为以上大钱书法笔划相同、材质一致的(当十、二十、三十、五十、百大钱)咸丰古钱,均可能为淮安府清江浦宝苏分局铸造。

1992年春,笔者在淮阴区西坝征得一枚宝苏咸丰当百毛坯大钱,此钱直径6.2mm,重96g,厚4m,“咸”字第二划带钩(上钩咸),古币外边缘正反两面及中穿孔均未加工,保持原始坯状态。可能是工匠从工场偷出来,或当废品弃之,而流落民间的。此币经苏州邹志谅先生等泉界同好鉴定,认为真品无疑。同时又得一枚正面“咸丰通宝”,背面“万商云集”吉语钱,此钱应为咸丰花钱钱树中一枚,为钱局所铸。从淮安市农村发现的毛坯大钱分析,宝苏当百带钩大钱和当五十“咸”字带钩大钱多为淮安清江浦宝苏分局所铸。

咸丰五年,宝苏局也提出铸当十钱,拟仿京师式样鼓铸小平及当十、当五大铁钱,并委员采铁,雇匠到清江浦试铸,但宝苏分局只是试铸铁钱,并没有大量铸造,故留存至今更属极少。

宝苏分局铸钱工场调查

1992年淮阴建设华能电厂,清理运河故道时(今淮阴区杨庄附近),发现一枚宝苏当十铁钱(现已被江南一泉友征得)。此外,笔者曾在淮安农村征集到一枚当五铁母和当五十铁钱。从征集到的实物资料及史料记载分析,淮安曾试铸过宝苏小平、当五、当十铁钱。不但有史料记载依据,而且有实物资料为依据,由此推断与之字体相同、相似的宝苏咸丰当十铜钱,可视为宝苏分局所铸。1999年3月,淮安一赵姓泉商,在淮阴区西坝征集到一枚宝苏咸丰元宝背当千大钱(此古钱现已被扬州一藏家购藏),是中国古泉界一重大发现。此古钱直径6.6厘米,穿径1.2厘米,边阔0.8厘米,厚度0.35厘米,材质黄铜,此币钱肉平整,文字俊俏,笔划规整,方圆标准,庄重规范,为传世古钱。从字体、形状看与咸丰当二十、当三十书法相似,笔者初步认为,此钱可能是咸丰六年前宝苏分局试铸币,后因大钱不通行而未正式大量开铸,故存世绝少成为古钱珍品。

清代河道总督杨以增在咸丰七年十月的奏文中写到:“清江制钱日少,钱价日昂,将积存大钱改铸制钱,于本月中旬募工开炉鼓铸。”杨以增奏文反映了宝苏分局铸咸丰大钱末路。由于民间拒用咸丰大钱,宝苏分局出于政府开支所需,又毁大钱改铸小钱,并“和以铅砂”。其制钱版式,笔者认为毁大钱铸小钱出于赢利之目的,制钱必然减重,体小质差,所铸多为宝苏咸丰通宝鹅眼钱和广穿小钱,淮安民间存世及出土多有发现,不足为奇。除了以上基本认可的宝苏分局铸造咸丰钱外,其余咸丰宝苏钱版式,笔者尚不敢贸然下定论,有待于古泉界进一步发现和探讨。

经查咸丰四年刊《清河县志》、光绪丙子《清河县志》、民国十四年《续纂清河县志》,皆未发现淮安清江浦宝苏分局铸钱具体地址。当代收藏家、学者陈左鄂、马洪德二位先生在《中国钱币》总第二十七期,关于《宝苏局概述》一文中指出:“凡咸丰五年以后的,均是清江(今江苏淮安市清江浦)宝苏分局鼓铸而成,而不是在苏州桃花坞南部之宝苏局铸造出来的。”但文中也没有详细介绍铸地在淮安府清江浦何处,对此,笔者专门调查了当地史志办公室、市钱币学会以及淮安市古钱收藏家,根据民间传说和分析,意见比较集中的认为铸地在今淮安市河北路或原石码头街北(位于今里运河边大运河广场附近)一带,也有认为在今淮安市钵池山阳村一带(距市区五公里,也位于古运河边)。清人黄钧宰为淮安府山阳县人,道光、咸丰年间钵池山阳村一带寺庙较多,香火不绝,南来北往车船多经钵池山阳村。而清江浦河北路又是南下北上必经之路,车水马龙,门庭若市,铸造工场建在交通要道,当然合乎情理。清人黄钧宰沿古运河而上,从山阳县到清河县必经过清江浦河北路一带。笔者认为第一种说法可能性极大,因河北路在清河县城边,距官府较近,便于官吏督造和管理,同时也便于发行和北上运输。

随着史料进一步发现和考古工地进一步发掘,宝苏分局鼓铸具体地点,一定会得到确认。同时,寄望广大藏家多关注宝苏分局鼓铸场地及其版式研究,进一步揭开宝苏分局铸钱之历史谜团。(胡彬 殷福星)

融媒体编辑 潘永勇